羅盤簡介

羅盤簡介

羅盤簡介早前傳聞有一位電視風水師於風水勘察時看錯羅盤,引起行內同業廣泛談論。筆者此篇不是評論該次事件,而是向各位介紹一下羅盤的基本功能與構造。

羅盤是風水師審龍、消砂納水、立向佈局的主要工具。在指南針發明以前,古人是用天星來辨別方位,晚上通過觀察北極星定方位,白天通過日影來分辯方位。很早的時候,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指南車和日規用來分辨地平方位元。日規就是最早的羅盤。在指南針發明以前,地平方位不可能劃分得很細,只能用北、東北、東、東南、南、西南、西、西北八個大方位來描述方向和方位。風水術上則用八卦來表示:坎卦代表北方,艮卦代表東北方,震卦代表東方,巽卦代表東南方,離卦代表南方,坤卦代表西南方,兌卦代表西方,乾卦代表西北方。日規定位則將地平面均分為十二個等份,用十二地支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來表示方位。隨著工業的發展,磁鍼由原來的匙行轉變為針形,並由水浮磁鍼轉變為用頂針,使指南針的測量精度發生了質的變化。唐代,楊筠松將八卦和十二地支兩大定位體系合而為一,並將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宮位置的戊、己二干外,全部加入地平方位元系統,用於表示方位。於是, 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為二十四個等份,叫二十四山,每山占一十五度,三山為一卦,每卦占四十五度。二十四山從唐代創制後,一直保留到現在。

 

羅盤的構造 – 羅盤又叫羅經,是風水師看風水的主要工具。由三大部分組成:

一、天池:也叫海底, 亦就是指南針。 羅盤的天池由頂針、磁鍼、海底線、園柱形外盒、玻璃蓋組成,固定在內盤中央。圓盒底面印中央有一個尖頭的頂針,磁鍼的底面中央有一凹孔,磁鍼置放在頂針上。指南針有箭頭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,另一端指向北方。天池的底面上(海底)繪有一條紅線,稱為海底線,在北端兩側有兩個紅點,使用時要使磁鍼的指北端與海底線重合。現代羅盤的海底繪有十字線,十字線頂部分別印有東南西北,使用時應使磁鍼的指北端指向海底十字線的北端,並使磁鍼與海底的南北線重合。

二、內盤:就是緊鄰指南針外面那個可以轉動的圓盤。內盤面上印有許多同心的圓圈,一個圈就叫一層。各層劃分為不同的等份,有的層格子多,有的層格子少,最少的只分成八格,格子最多的一層有三百八十四格。每個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元。羅盤有很多種類,層數有的多,有的少,最多的有五十二層,最少的只有五層。羅盤的各種內容分別印刻在內盤的不同盤圈(層)上,是羅盤的主要構成部分。各派風水術都將本派的主要內容列入羅盤上,使中國的羅盤成了中國術數的大百科全書。

三、外盤:外盤為正方形,是內盤的託盤,在四邊外側中點各有一小孔,穿入紅線成為天心十道,用於讀取內盤盤面上的內容。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,剛買的新羅盤使用前都要對外盤進行校準才能使用。指南針是測量地球表面的磁方位角的基本工具,廣泛用於軍事、航海、測繪、林業、勘探、建築等各個領域。羅盤實際上就是利用指南針定位原理用於測量地平方位的工具,羅盤在風水上用於格龍、消砂、納水和確定建築物的坐向。

地盤二十四山:

北方三山壬、子、癸,後天屬坎卦,先天屬坤卦;東北三山醜、艮、寅,後天屬艮卦,先天屬震卦;

東方三山甲、卯、乙,後天屬震卦,先天屬離卦;東南三山辰、巽、巳,後天屬巽卦,先天屬兌卦;

南方三山丙、午、丁,後天屬離卦,先天屬乾卦;西南三山未、坤、申,後天屬坤卦,先天屬巽卦;

西方三山庚、酉、辛,後天屬兌卦,先天屬坎卦;西北三山戌、乾、亥,後天屬乾卦,先天屬艮卦。

天盤雙山:

用於消砂納水。古人認為,龍是從天上來的,屬於天系統,為陽。水在地中流,屬於地系統,為陰。由於天地左右旋的相對運動而產生的位移影響,所以用於納水的天盤理應右移,故在地盤的方位上向右旋轉移位 7.5 °。雙山五行是三合五行,天盤壬子同宮,癸丑同宮,艮寅同宮,甲卯同宮,乙辰同宮,巽巳同宮,丙午同宮,丁未同宮,坤申同宮,庚酉同宮,辛戌同宮,乾亥同宮。雙山正中正對地盤的十二地支中央。十二地支按照生旺墓三合成局,即申子辰三合水局,寅午戌三合火局,巳酉丑三合金局,亥卯未三合木局。辰戌丑未分別是水、火、金、木的墓庫,是龍水陰陽交媾的重要場所,稱為四大水口。

後來宋代賴布衣引進二十八宿天星五行,增設了人盤,專用與消砂出煞。人盤的二十四山比地盤二十四山逆時針旋轉了 7.5 度。人盤又叫做“賴盤”。